2017/5/11 台灣也有 「丹麥女孩」  
台灣也有 「丹麥女孩」
 

認識異裝症 (上)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兼臨床教師 何志培

媒體報導,因涉嫌機車竊盜與吸食安非他命案件而冒用堂妹身分應訊,並以男扮女裝騙過警察、法官與勒戒所人員的嫌犯鄭某 (20歲、男) ,凌晨被警方在其擔任陪酒女郎的高雄市一家冰果KTV內當場查獲。鄭某本以為是熟客前來捧場,濃妝艷抹接客,被捕後坦承犯行,供稱雖是男兒身,惟自小即有扮女人的傾向,應訊後被移送地檢署偵辦。究竟什麼是異裝症?又該如何治療?

異裝症的定義
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 (DSM-5) ,所謂 「異裝症」 乃指經過至少六個月以上,患者藉由跨性別裝扮而體現到重複而強烈的性喚起,呈現在幻想、衝動或行為上。這些性衝動或幻想已引起臨床上顯著苦惱,或使其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領域的功能受損。
若是藉由布料、材料或衣服產生性喚起時,應特別註明 「合併戀物症」 ;若是藉由思想或想像自己是女性產生性喚起時,應特別註明 「偏好想像自己是女性」 。
此外,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 (ICD-10) 將異裝症稱為 「戀物性異裝症」 ,乃指患者穿著異性之衣物,做為達到性高潮之主要方式。
戀物性異裝症與單純戀物症的區別在於不只是穿戴所戀之衣物,並且會依照某一異性外表,做全套的打扮,包括假髮、化妝等。而其與變性症之扮異性的區別,在於如此打扮只為求激發性慾,一旦達到目的,便會取下裝扮。一般而言,戀物性異裝症常為變性症之初期表現,也許可視為是變性症發展過程之一。

異裝症的診斷特徵
  異裝症的性心理異常焦點是作異性裝扮。男性患者通常會收集女性衣物以作為不定期男扮女裝之用。在男扮女裝時,他們通常會自慰,想像自己同時是男性主體及性幻想中的女性客體。本症僅在異性戀的男性患者被描述,若異性裝扮只發生於性別認同障礙的病程中,則不作異裝症的診斷。
  扮異性現象的範圍可由偶發的穿女性衣服到全心投入異性裝扮的次文化圈子裡。有些異裝症的男子在其男性化服裝下穿戴一件女性衣物 (例如女衣或女襪) ;另一些患者則穿戴完全如女性一般,並且化妝。男扮女裝者神似女性的成功程度差異性很大,這要看其儀態、身體習性及裝扮技術而定。在未扮女裝時,這些異裝症的男性患者通常男性化氣質並不顯著。雖然患者的性指向基本上是異性戀,其性伴侶一般來講很少,偶而亦會從事同性戀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被虐症也可能為伴隨特質。此症的異性裝扮典型是在兒童期或青春期早期即開始,許多個案直到成人期以後才開始公開異性裝扮。初期的經驗可能是部分或完全的異性裝扮;部分的異性裝扮最終仍將發展成完全的異性裝扮。患者最鍾愛的衣飾會變得本身即有性挑逗成分而被習慣性使用,剛開始只在自慰之時,其後則在性交的時候。
  有些患者異性裝扮的動機會隨時間而變動,異性裝扮帶來的性興奮也會暫時或永久地減少或消失。在此狀況下,異性裝扮常變成焦慮或憂鬱的解藥,或帶來平和安靜的感受;另一些患者則會出現對性別的不滿意 (如本案的鄭某、 《丹麥女孩》 的畫家埃恩納 ) ,尤其在壓力情境之下 (憂鬱症狀則可有可無) 。

從 《丹麥女孩》 談異裝症的亞型
  話題電影 《丹麥女孩》 (The Danish Girl) 的內容,敘述以風景畫聞名的畫家埃恩納 (艾迪瑞德曼) 和葛蕾塔 (艾莉西亞維肯特) 於哥本哈根結為連理。葛蕾塔也是一名畫家,名氣雖不如埃恩納,但一直持續為仕紳名流做肖像畫。他們的關係既堅定又甜蜜,但兩人在生活和事業上的頓悟為他們的婚姻帶來變數。
這些轉變都源自於某一天,葛蕾塔必須趕在期限內完成一幅肖像畫,因此請丈夫埃恩納代替不克前來的模特兒穿上女裝,讓她完成工作。這次的經驗使埃恩納變了一個人,他很快發現裝扮成女性 「莉莉」 更能展現真正的自我,從此開始以女人身分過生活,堅定不移、無怨無悔。
  惟這對夫妻亦馬上面臨到社會的異樣眼光,他倆離開家鄉來到思想開放的巴黎,葛蕾塔的畫家事業在此蒸蒸日上。兩人的婚姻也產生變化,關係遭遇挫折;但葛蕾塔一路始終支持莉莉 (艾迪瑞德曼) 當一名跨性別女性,甚至成為其夫完成變性手術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事實上,少數個案對其性別不滿意已成為臨床表現的固定部分,期盼永久如女性般穿著及生活,並尋找性激素治療或手術變性,如 《丹麥女孩》 的埃恩納。扮異性患者常在出現對性別不滿意之時尋求治療,伴隨對性別不滿意的亞型或特別註明如 「偏好想像自己是女性」 ,可使臨床工作人員能指明存在著屬於異裝症一部分的對性別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