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11 酒~被輕忽的毒、疾病  
酒~被輕忽的毒、疾病
 

●王富強 代理主任

  酒在人類文化史的發展上幾乎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在人類社會所扮演的功能,除可用於麻醉等醫療用途,也可藉由酒而使人放鬆、興奮、催情及娛樂等之社交用途。此外,更因酒的雄性催化功能與文人雅士的歌頌 ,更助長人類社會對酒的需求與美化,而忽視了酒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即酒的過度飲用而產生的濫用、犯罪、亂性等的危害行為,所以會有與酒相關的醫療、法律及社會等問題的發生。

  酒精是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會抑制神經元細胞的活動。酒精的吸收主要時經由腸胃道黏膜,尤其是近端的小腸。有害性飲酒(harmful use of alcohol)或酒精濫用(abuse)會危害身體機能,對所有器官會造成或多或少的傷害,不僅會刺激食道及胃黏膜,也會造成肝臟負擔,長期下來導致胃炎、胰臟炎、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也引起產生心律不整、心肌病變,心臟衰竭。血管硬化、血壓增高等心血管等系統的病變,以及阻礙腦中樞不同作用及呼吸系統的功能、影響小腦功能等神經系統。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有害性飲酒(harmful use of alcohol)會導致肝硬化、癌症等高達200多種疾病的發生,更是全世界疾病、殘疾及死亡前5名的危險因子,60種以上的身體疾病及傷亡事件與飲酒相關。2012年約有330萬人之死亡與有害性飲酒有關,佔所有死亡人口的5.9%,顯示有害性飲酒帶來相當可觀的患病率與致死率。所以,酒癮患者較一般人減少10年以上的之平均壽命。另外,有些人喝太多、太猛,或從小酌逐漸變成問題性飲酒、有害性飲酒(或稱酒精濫用)、乃至酒精依賴(或稱酒癮),不僅危害身體的生理健康,也會造成精神上的狀況或異常。除停止飲酒後數小時至數天後開始發生的酒精戒斷症狀外,酒精戒斷癲癇、意識清楚下有視幻覺、聽幻覺或觸幻覺的酒精性幻覺症,以及不妥當治療死亡率可高達20%的震顫性譫妄。因此,臨床上診斷酒精戒斷徵候群等,需特別注意病史的飲酒史,包括何時開始喝酒、每日酒量、有清晨不適、自行戒斷經驗如何、有無戒斷後癲癇或譫妄的病史,以及最後一次喝酒的時間和數量。此外也會造成酒精引發精神病症,被害妄想而影響人際、家庭關係,甚至出現違害社會安全的行為,懷疑配偶有外遇的忌妒妄想,導致家庭暴力事件。再則,飲酒致使違法行為,以酒駕肇事為例,依目前社會通念,已經將酒後駕車的行為 ,視為是一種違反「公共安全」的行為,刑法已經將其明文規定在「公共危險罪章」中而訴諸於法律的處理。

  酒毒既然會造成飲用者多種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與傷害的風險(如跌落、車禍等),也會對家庭、社會安全與生產力構成威脅(如家暴、曠職等)。既然會造成這麼多問題,為何每年仍有數百萬人甘冒死亡危險而持續喝酒?關於飲酒行為的成因及持續的因素有多方理論的探討,遺傳因素或特殊體質因素、興奮累積(kindling)學說可用來解釋酒癮和戒斷症狀的某些臨床表現,特別是長期飲酒造成逐漸惡化症狀和增加抽搐發作的危險性、精神疾病共病因素、人格因素、藉由飲酒得以減輕焦慮壓力的學習理論等。實證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家庭的支持與聯繫力高者,成年後較少有飲酒問題;童年及青少年時期遭受身體、情緒或性虐待者,成年後易發展飲酒的行為問題;父母親使用藥物將影響家庭的支持與聯繫力,間接影響子女成年後的飲酒問題。因此,從以上理論與研究,顯然飲酒行為是個病態的行為,一個應該要積極處理與治療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