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5 從《美麗境界》談居家治療  
從《美麗境界》談居家治療
 

●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兼臨床教師 何志培

2002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美麗境界》之男主角數學家納許(羅素克洛),於1947年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研究所就讀,有一天他和同儕在酒吧閒聊,看到一名金髮美女艾莉莎(珍妮佛康娜莉),於是慫恿納許去追她,卻激發了他的靈感,促使他發現一項突破性的經濟學理論─均衡理論,最後還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納許罹患思覺失調症
  納許以這篇論文得到麻省理工學院的教職,當時世界正值冷戰時期,而他也希望能對美國有所貢獻,這時突然出現一名情治人員威廉帕奇(艾德哈里斯),請他參與一項機密的解碼任務。納許和艾莉莎的感情進展神速,很快就決定結婚,惟其機密任務也變得越來越危險,他完全沉迷在一個妄想世界,其異常的行為終被醫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

  簡而言之,思覺失調症乃是一種精神功能還能表現,惟互相配合在一起時卻失去協調的精神病。此症特徵乃是在思想、情感、行為三方面呈現極大的分裂現象,同時伴有現實感缺失、及自我界限不明的一種疾病。

  基於罹患思覺失調症,納許曾一度放棄他的工作;但經由妻子的照顧及建議,嘗試在普林斯頓大學與他人接觸,學習建立人際關係,試著不要去理那些幻覺,以及按時服藥與接受治療,最後他終於走出陰霾,並且重新開始了他的工作。若回到現在,納許也是適合接受居家治療的。

居家治療的服務範圍
  若精神病患者用藥不穩定,復發機率多達五倍,不但病治不好,還可能惡化,家人亦深受其害,透過居家治療幫助持續用藥,害怕到醫院的患者在家也能接受最好的治療,對個人、家庭及社區都是福音。

  精神科居家治療的範圍包括:個案自我調解壓力的能力、有關服藥處理情形、家庭功能及適應力、住宿安排、社區生活技能、人際關係、生活品質,和治療措施及效果的評估等等。

  居家治療專業人員的角色與功能,如執行相關醫療與護理活動、協助家屬維持病患日常生活之活動、預防合併症、協助病患社會角色之適應、病患與家屬之健康諮詢,加強病患自我照顧及家屬照顧病患之能力。

  筆者的一對中年夫妻病人分享其經驗,廿年前迎接第一個兒子,妻子開始出現幻聽、被害妄想,丈夫在四年前也開始有宗教妄想、攻擊等症狀,現在兩人都接受精神科居家治療,醫護人員每月至家中訪視,施打長效的抗思覺失調症藥物,兩人不用付掛號費、交通費,還有專科醫師照料,家庭生活漸入正軌。

  現代精神醫療的趨向,旨在防範病人有不恰當的住院療程,還為其擬訂適當的出院計畫,和維持良好的社區支持系統,以避免病患退縮、缺乏主動、過度服從,以及過度依賴的現象。要讓病人在社會中扮演適當的角色以回歸社會,發揮既有功能和潛力,精神科居家治療是一種延續醫院治療與社區適應的重要服務。

為何一開始沒發現納許有思覺失調症?
  其實,納許的病早有跡象,惟納許向來就愛作夢、與現實脫節,大家認為天才本來就異於常人,致忽視納許很可能有精神疾病;他第一次被人正視有病需就醫,是其妻艾莉莎懷孕之時。那時納許對各種數字與文字的神靈解釋、牽強扯上政治觀點、宗教觀點,已經達到無法控制的地步。

  他經常將其妄想到處發函,告密給學校、政府單位、甚至國際政治單位;校方怕納許敗壞大事,千方百計攔截他從學校郵筒寄出的信件。納許就如每位精神病患一樣,不相信自己有精神病;直到他發覺,經過了許多年,那位室友的姪女始終沒有長大-他才承認自己精神真的有異。

  還好納許有病識感,知道自己的腦分成了兩塊,一塊是理性的-他熟悉的數字世界;另一塊是錯誤的-即那些妄想與幻覺。他學習與自己的幻覺相處,對於「不存在這個世界、卻存在他腦中的幻覺人物」 之不理-即使終其一生,於納許的腦海中,「他們」並沒有消失過。

居家治療需要多久?
  所謂精神科居家治療,乃在病患住處提供健康照顧的一種服務,精神病患家屬在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導下,照顧居家病人。其目的在增進、維護、恢復精神健康,或將精神殘障和疾病的影響減至最小,使其發揮最高的獨立功能。

  這種服務可能是長期或短期的,通常是由一組醫護人員共同計畫、協調合作,提供以護理為主,且符合個別患者或家庭所需要的服務。其服務的型態可以是來自社區衛生所,或是以醫院為基礎所提供的訪視、轉介和追蹤。

思覺失調症應與憂鬱症或焦慮症鑑別
  一位高二女生因注意力不易集中,自覺變笨,偶而會一直哭;遇到親友氣憤的事情,自己亦跟著生氣,甚至比親友更氣憤。這位女生被家醫科醫師診斷為憂鬱症,服用抗鬱劑卻未見好轉。

  此名女同學後來被轉介到本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被醫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因精神病症狀甚為明顯,經醫師評估後安排住院,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劑(SGA),病情終於得到改善。基於這位女生無法規則接受治療,出院後被轉介居家治療,醫護人員每月至家中訪視,目前生活和學業適應良好。

  筆者認為,有些青少年讀書很用功,成績卻一直退步,他們有可能罹患思覺失調症。惟因注意力不集中、情緒失調等症狀被診斷為適應障礙症或焦慮症、憂鬱症,以致錯失早期發現思覺失調症與治療的最佳時機。坦白說,思覺失調症早期出現的環境適應困難、注意力不集中、情緒失調,跟憂鬱症或焦慮症類似,必須小心辨別(見表)。

納許的一生有三個幻覺人物
  幻覺是思覺失調症病人常有的症狀之一,其中以聽幻覺最常見。最具特徵的乃患者聽到有兩個或以上的聲音,以第三人稱在談論病人(聲音爭論);他也經常聽到那聲音在對他說話,命令他去做某些事,或警告他將發生什麼事 (聲音指揮) 。這些聲音,有的充滿威脅,有些則極其淫穢,讓他非常困擾。視幻覺亦非罕見,惟很少單獨出現,幾乎都伴有聽幻覺或其他形式的幻覺。

  納許的一生有三位幻覺人物:首先是在求學感覺孤單時陪伴他的「室友」;其次是在他不滿意自己時出現的一位「情報頭子」;第三位人物是室友帶來的「小姪女」。

  生病初期,納許不相信自己罹患思覺失調症;當他發現那個「小姪女」始終沒有長大,他才承認自己精神有異常並接受治療。惟當時第一代抗精神病劑的許多副作用,讓他感覺遲鈍、疲憊,完全失去運算數學的天賦能力,因此他決定放棄藥物治療,結果那些不存在的幻覺又出現,甚至讓他幾乎傷害了妻子艾莉莎。

  這些幻覺往往都像真的一樣,故患者常會相當留意以致影響到他的行為,甚至因幻覺的內容而感到懼怕,以致妨礙到婚姻的和諧。

艾莉莎用愛與接納找到生命解答
  艾莉莎並沒有放棄或離開納許,她的一段話,可給家有精神病人的家屬,做為一個打氣的力量:「我常想這是一種義務,有時候我會為自己想要離開他的念頭感到內疚,甚至有時我會對納許和上帝感到憤怒;但當我注視他、認真地想著他是我情人,漸漸地,他真的就回到我一直深愛的人,而我也回到那個深愛他的人」。

維持婚姻的捷徑是停止抱怨,開始感恩,抱怨容易引起互相挑剔。如經上所說:「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腓立比書2:14)。

結語
數學家納許的妻子艾莉莎,用「愛的公式」爲他找到生命解答;以接納的心助他走出思覺失調症的困境,進入「美麗境界」。這是一部探討精神疾病的經典名片,絕對不容錯過!


思覺失調症、憂鬱症、焦慮症的比較
疾病類別 早期症狀 藥物治療 治療效果


思覺失調症 退縮,敏感,偏執的想法,適應困難,情緒失調,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照顧不良 抗精神病劑 三分之一患者明顯改善,三分之一患者病情獲得部份緩解,三分之一患者反應不明顯

憂鬱症 過度自責,出現無法理解的難過,譬如事情沒那麼嚴重,卻感到很難過 抗鬱劑 三分之二患者病情明顯改善

焦慮症 自覺太焦慮、想得太多,且病人本身並不喜歡這種現象 抗焦慮劑或直接用抗鬱劑 (SSRIs)或兩者併用 大多數患者病情明顯改善
製表/何志培









美麗境界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