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3 家庭照顧的壓力-給照顧者的八大心理調適方向  
家庭照顧的壓力-給照顧者的八大心理調適方向
 
█ 臨床心理師 鄭珮汝

人生有許多階段,從呱呱落地開始,經過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青少年期、成年期、中年期走到老年期。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總人口比例達到7%時為「高齡化社會」,達到14%時為「高齡社會」,若達20%則為「超高齡社會」;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在民國82年時成為高齡化社會,依據近幾年人口成長之情形推估,預計107年左右將進入高齡社會,人口老化為社為帶來健康、照顧和經濟的衝擊。

伴隨老化而來的生理、心理和社交退化,可能影響獨立自主的生活功能,也可能延伸出生理疾病或精神疾患。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歡變老,但是隨著時間過去,每個人卻都會逐漸老化,我們一定都有機會面對自己或家人的衰老,變老成為人生中遲早必須面對的事實,也為自己或家人的生活帶來新的課題。

人生中往往有許多我們無法預期的意外,家人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病,病後失去自理能力,大家原本穩定的生活模式就起了變化,家人間皆需重新調整,取得一個新的平衡點。例如:原本生活獨立自主的父親或母親,在中風後半邊癱瘓,失去行動能力,大腦認知功能也逐漸走下坡,記憶力越來越差,表達能力不如從前,需要他人協助日常生活,全家人因而得重新調整生活模式。

在疾病的過程中,病人和家屬的生理和心理都會受到影響,尤其在病人失去自理能力後,日常生活可能均須仰賴照顧者的協助,照顧者每天不僅要面對病人的生理照護,可能還要協助家務和醫療處置;擔任主要照顧者的家屬必會感受到過去不曾有的壓力,對其生活帶來沈重的負荷。幾個家庭照顧者隨著病程的發展而常見之壓力源,包括:對疾病的未知、對醫療系統的不了解、不清楚可使用的社會資源、家人間對疾病治療和照顧方式意見相左、對工作的衝擊、對婚姻生活的衝擊、體力和心理的耗損、照顧責任分攤不均、病人的情緒反應、與病人之相處或互動衝突、經濟壓力、生命的失落與哀傷、家人間財產分配衝突…等。

照顧是一條漫長的路,這條路有多長多遠沒有人可以預先知道;在長期照顧下,壓力持續的時間及照顧者對種種壓力源的主觀感受均會導致身心健康受損。照顧者必須先照顧好自己,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才能照顧好生病的家人;因此,適時的壓力調適和情緒管理是相當重要的。在此提供照顧者壓力調適和管理的八大方向:

1.訊息知識先瞭解:可經由醫院衛教單張、報章媒體、網路…等方式,多了解疾病和照顧知識,或多參與相關講座、支持團體和照顧訓練班,可以減少病人和照顧者對疾病未知的焦慮感。
2.福利資源要應用:身心障礙福利、老人福利、重大傷病卡…等都是可能使用到的社會福利,可洽詢醫院社工、相關協會或社福團體,如:長青綜合服務中心、長照管理中心、失智症協會、家庭照顧者協會…等,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源,做長遠的規劃。
3.親友支持情緒好:照顧工作不但耗損體力,同時也耗損心力,多與家人協商照顧責任的分擔,清楚表達照顧需求、自己能提供的照顧限度、需要的支援;若照顧者不表達需求,期盼別人主動來探詢和幫忙,然其他家人卻不清楚如何協助,因而造成彼此間的心結。
4.尋求協助身心佳:照顧的歷程中需要有人給予打氣鼓勵,傾吐心中壓抑的情緒,倒出心中的垃圾,再裝入新的能量和信心,有足夠的心靈能量才能有圓滿的照顧歷程;除了配偶、親人和朋友,也可尋求有類似狀況的家屬支持團體、宗教信仰或心理專業人員。
5.呼吸放鬆元氣足:當我們處於壓力狀態時,身體會產生一連串的壓力反應,啟動交感神經系統與分泌壓力荷爾蒙;放鬆訓練藉由讓個體覺察自己的生理反應處於緊繃狀態,再有意識的練習放鬆,減低不必要的能量耗損,讓生理和心理皆得以休息。
6.休閒運動增活力:照顧工作需要相當的體力,平日就要有規律的運動、均衡的飲食、足夠的睡眠,有足夠的體力才能勝任照顧工作。
7.時間安排需管理:24小時全年無休的照顧會讓人身心疲憊,沒有喘息的照顧品質往往令人擔憂。「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喘息對照顧者是絕對必要的;喘息的時間讓照顧者可以紓解壓力、獲得新的能量,在照顧時可以更有耐心、更圓熟。
8.想法轉彎心境變:照顧的過程中,難免會引發許多負向情緒,引起情緒的並非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因此改變對事件的想法可以紓緩負向情緒。靜下來思考自己承擔的意願和瞭解患者的期待,設定合理的照顧目標及自我期待,試著接納和樂觀,相信必能關關難過關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