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6 護士節前夕給同仁的信~「效法德蕾莎修女的精神」  
護士節前夕給同仁的信~「效法德蕾莎修女的精神」
 
護士節前夕給同仁的信~「效法德蕾莎修女的精神」

院長 陳永興

敬愛的凱旋同仁:

走進醫院大門,你是否注意到大廳正中央多了一座吸引人的雕塑品?是世界第一流的雕塑家德拉格ž馬林ž薛林納(Drago Marin CHERINA)的傑作,他雕的是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舉世聞名的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德蕾莎修女是二十世紀最受人景仰的人道主義者,1910年出生於前南斯拉夫的阿爾巴尼亞裔人,15歲起就到印度接受天主教會的傳教士工作訓練,18歲進入修會,21歲正式成為修女,之後開始在印度為貧窮的、無家可歸、流浪街頭的病人、乞丐、兒童服務,1950年10月在加爾各答德蕾莎修女和另外12位修女成立了「博濟會」,為收容照顧許多無人理會的垂死病人,1952年創設了世界上第一個「垂死之家」,她們的愛心化解了社會的歧視和冷漠,帶給最缺乏關心和毫無希望的瀕死病人溫暖和庇護,為被人遺棄的窮苦病危者帶來尊嚴和人性的關懷,曾有一位受到照顧的臨終病人斷氣前,拉著德蕾莎修女的手低聲說:「我一生活得像條狗,而我現在死得像個人,謝謝您!」

德蕾莎修女不斷的努力喚醒世人關懷弱勢,照顧微不足道的窮苦垂死病人,她的精神感召了天主教會和世界各地的志工,她認為人類的不幸並不在於貧困、生病或飢餓,真正的不幸是當人們生病或貧乏時沒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也應在臨終前有個歸宿,所以對於垂死而無依的人應該要傳遞上主的愛。「垂死之家」的孟加拉語是「尼爾瑪ž刮德」,意思是「清心之家」,德蕾莎修女在加爾各答努力了七年之後,又在印度的新德里和蘭奇成立了兩家「垂死者收容所」,愈來愈多在街頭生病需要幫助的窮人知道了德蕾莎修女提供了讓他們安息的地方,世界上也有愈來愈多的志工加入德蕾莎修女侍奉窮苦垂死病人的行列。

1971年天主教宗庇護十二世頒給德蕾莎修女「Pope John XXIII」和平獎,1975年Albert Schweitzer史懷哲國際獎也頒給她,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她,她都沒有去領獎,當媒體問她:「我們能為促進世界和平作些什麼?」,她回答:「回家並愛您的家人。」德蕾莎修女一生得過無數的獎和名譽學位,但她不為所動,堅持作最低微謙卑的照顧貧苦病人和關懷垂死病人的工作,數十年如一日直到自己的健康惡化無法再為病人服務,1991年她向博濟會提出辭職,在修會的投票下所有修女和修士仍希望德蕾莎修女繼續帶領他們。1997年德蕾莎修女的健康終於無法好轉,在9月時87歲去世。她留下了4000個修會的修女,超過10萬以上的志工,遍佈在123個國家中超過610個慈善機構的工作,全世界無法計數的醫療、社會、志願、慈善工作者無限的感念和追思。

這座德蕾莎修女的雕塑是院長的好朋友,很傑出的藝術家德拉格ž馬林ž薛林納先生精心設計的作品,切割成二面由不同角度觀察非常奇妙的可以看到德蕾莎修女的慈祥、博愛、關懷、溫柔的笑容,皺紋和輕聲細語的叮嚀,似乎在提醒我們人性的善良和痛苦、貧困和希望、無助和求援,院長很幸運能收藏到這麼令人感動的藝術品,特別高興提供給全院同仁來分享,希望大家每天進出醫院大廳時,能多望一眼就會發現到德蕾莎修女的親切微笑。讓我們凱旋同仁效法德蕾莎修女的精神,為最需要關懷的病患提供最好的照顧和服務。









院長 陳永興



2007年4月30日於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