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30 媽媽小智囊(幫助小隆專心做作業)  
媽媽小智囊(幫助小隆專心做作業)
 
█ 臨床心理師:黃淑珍

  小隆很容易分心,做作業時,經常離開座位四處走動,邊寫邊玩其他的東西;即使坐在書桌前,聽到一點聲響,他就會轉頭去看,然後忘了寫作業,雖然作業並不多,但小隆總是做很久還做不完。
媽媽想辦法要讓小隆能夠專心點,首先她把玩具收到小隆看不到的地方去,並將電腦與電視機移到別的房間,桌面也盡量沒有做業以外的東西,讓寫作業的環境變得很單純;此外,在小隆做作業的時間,媽媽還盡量維持房間安靜,減少讓他分心的刺激。
雖然小隆分心的行為似乎減少了一些,但還是經常出現,干擾做做業的行為;譬如他會玩鉛筆、橡皮擦,有時候在書本上亂塗;於是,媽媽決定督促小隆做作業。
  媽媽在小隆開始寫作業時,先告訴小隆:「做作業要專心。」,然後自己也坐在房間裡看書報或縫補衣服,當小隆出現分心的行為時,媽媽就提醒他,她以堅定平穩的聲音說:「專心做作業!」,幫小隆盡快回神去寫作業。
  媽媽簡短有力的提醒,幫小隆趕快回去做作業;媽媽並不是跟他說一堆大道理「做作業要認真專心,才會記起來,學習才會事半功倍,將來………」;或是氣急敗壞的責備或羞辱小隆,例如「你這麼不認真,………..將來要做什麼,當個沒用的人………。」;太長的說詞或情緒性的言詞,容易使小隆轉移注意,離開做作業的行為;而且責備或羞辱的言語,也容易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若經常說這些話,更可能讓小隆產生「我不好」的自我認同,認為自己是差勁的、不好的。
  媽媽目的是讓小隆能養成專心做作業的習慣,所以避免用一堆說教或責備的言詞來讓他更分心,媽媽只是很堅定的提醒他回去專心做作業,繼續做作業的行為。若要說道理,宜在更早,在寫作業之前,同時也不宜說太多大道理,因為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童很快就分心了,沒辦法聽進去太長而且他(她)沒有興趣的話。
  除了提醒之外,媽媽也用正增強,當媽媽看到小隆專心做作業的時候,她立刻說:「很好」或「很專心」,來增強這個專心的行為。
  此外,媽媽還事先與小隆約定好,如果小隆能在多久時間以內完成作業,立刻就可以獲得一張獎勵卡,小隆可依獎勵卡的數量換一些他喜歡的玩具、文具或活動、遊戲。
  獎勵卡要設定怎麼樣的標準呢?多少時間完成作業呢?媽媽先去瞭解這麼般大孩童通常完成這樣的作業量所需要的時間,然後再考量小隆的特殊狀況,並參考小隆目前的作業情形,然後估計若小隆稍微努力專心一些,他需要多少時間能完成作業。一開始,媽媽先將標準放寬鬆一點,讓小隆比較容易做得到,他就會比較願意配合。
  當小隆做到了,在約定的時間完成作業了,媽媽就稱許他,鼓勵他,並依照約定給小隆獎勵卡,增強他這個做作業的行為。一段時間後,媽媽看小隆這樣的作業行為穩定了,牢固了,再將標準提高一些,要求小隆完成作業的時間再縮短一些,如此循序漸進,讓小隆的做作業行為日趨理想。 媽媽在這麼做的時候,可以用比較具鼓勵性的話告訴小隆,例如說:「很好喔,我們現在已經能夠半小時寫完五行了,我們來試試看能不能再更厲害些,看看能不能二十五分鐘就寫完五行。」(註,這純粹是舉例,是作者假設的標準,讀者不宜參照這標準,讀者宜依據事實情形來訂定標準。)
  對於原本專注就比較困難的孩子,媽媽提醒自己不要訂定過嚴的標準,一方面不要給小隆過高的壓力,另方面若標準太高,小隆做不到,他很可能就乾脆放棄不做了,不再配合媽媽的要求去做努力了。
至於獎勵卡換什麼?媽媽也花了一些心思並與熟悉「行為建立」的心理師討論,選擇小隆較喜歡的東西或活動,讓他兌換,此時這些東西或活動,就是所謂的「增強物」,他們可以幫助小隆容易產生行為的動力。
  選擇增強物的時候,媽媽還要避免選擇容易讓小隆產生飽和的增強物,也就是很快就讓小隆滿足或飽足,而不再有效力的增強物,如此,就不再引發小隆足夠的動力去做出專注寫作業的行為。增強物的學問還不少,為了繼續維持著小隆專心做作業的動力,媽媽也隨著時間與小隆的成長和興趣的變動,不時地調整或改變增強物。
  使用玩具、文具、活動這類實質活動的東西作為增強物,並非父母的首選,通常心理師最推薦的是成人的稱許與鼓勵,即所謂的社會性增強物,一般而言,它的重要性勝過前面提到的玩具與活動那類實質或活動性的增強物。社會性的增強物是種人際互動的形式,例如對小隆微笑、點頭,摸摸頭,拍拍肩,或說些鼓勵的話:「很好,你做到了。」都是很不錯的社會性增強物,當然這也要考慮哪些適合。小隆的媽媽也開始認真地運用社會性增強物,這對小隆的影響蠻大的,目前小隆做作業的行為持續地在改善,媽媽也感到很欣慰。
  小立做作業情形與小隆很相似,他也是很容易分心的孩子,小立媽媽採用跟小隆媽媽相似的方法──督促、提醒、正增強;只是小立媽媽比較忙,沒辦法一直坐在書房裡督促小立寫作業,而小立年齡也比小隆大一些,與心理師討論後,小立的媽媽決定在小立做作業時,不時抽空進書房看一下小立,若看到小立分心了,立刻提醒他回到作業上面,若正好看到他專心做作業,就立刻給予稱許、鼓勵。若發現效力不足,再加上以實質的東西或活動,作為正增強的增強物,或者用類似前述小隆媽媽用的獎勵卡的代幣方式,這些正增強的方式去試試看(有些孩子使用社會性增強物,就可以幫助他產生足夠的動力來產生新行為;有些孩子則需要再加入一些其他的實質或活動的增強物,才能產生足夠的行為動力。),小立的媽媽決定嘗試一段時間看看。
心理師提醒媽媽,施行後不論成效如何,最好都能回來跟心理師討論;若成效不彰的,也可以一起找出原因,並研究改進方法,來幫助小立建立專心作業行為。
小立與小隆都被醫師診斷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疾患(ADHD),罹患這個疾病,讓兒童容易衝動、好動並容易有專注的困難。他們在專注行為與行為的管理與控制方面,的確較一般孩童費力得多,這並不是他們不好,而是疾病給他們帶來這些困難。但父母們也不要洩氣,如果用適合的方式,好好地協助與訓練,往往可以增加他們的專注與行為控制能力,克服疾病的干擾,甚至可以表現得跟一般人一樣好。
小隆與小立的媽媽都採用了行為矯正的技術,對於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疾患(ADHD)的兒童或者較年幼的兒童,開始協助他們建立新的行為時,最好能夠在行為出現後「立即」給予增強物,這樣增強的效力比較大。增強物的選擇、給予的時機與方式,關係到能否成功地協助孩子建立新行為。行為矯正技術要注意的細節還不少,因為有時候一些小小的因素就會影響到行為的產生或維持,所以能找這方面的專家不時的討論,比較容易成功喔!
還有一點很重要,要提醒爸媽喲,就是採用行為矯正方式或正增強來幫孩子改善行為時,必須注意到倫理與健康,過程與方式都要合乎倫理並顧及兒童的身心健康。通常只要用對了方法,耐心的實施,不時的評估,視狀況調整,兒童行為大多會改善的。因此,若父母在家實行時,若效果不彰,或遇到瓶頸,記得去找心理師討論、做調整,一再地討論與調整,往往最後就找到適合孩子的方式了,所以爸媽們不要放棄得太早哟。




把做作樣當遊戲

小祥個性活潑好動,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作業寫很久,一般孩子半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他拖拖拉拉兩三小時寫不完。小祥在學校上課也一樣地好動容易分心,老師常因此在聯絡簿上要媽媽多督促,讓媽媽很頭痛。
心理師發現小立蠻和善,愛微笑,很容易建立關係,心理師請媽媽下次把小立家庭作業帶來。在會談室裡,心理師告訴小立,他們倆人都要在這裡寫作業,
心理師坐在小立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