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5 祈克果 《懷疑者》  
祈克果 《懷疑者》
 
█ 徐瑋澤醫師

  祁克果,你對他的印象如何?存在主義之父?孤獨的神學家?

在他的作品裡,尚未翻閱便能感受到一種媚惑。謎一般的標題﹝如"Either or"﹞,
遊走在思辯和信仰間的言語,複數身分的寫作等。他處在後黑格爾世代,但拒絕那種純粹的先驗唯心哲學,從自我意識、絕對意識、到世界精神,好像福音戰士的AT field一樣。
祁克果轉向了個人問題,先不管這似乎又是歷史的辨證,祁克果的個人始終漂泊未定。沒有現在,不曾重複,也因此人不能認識當下,「在當下中,一切都不是真的」,意識不能存在在刀鋒之上,因而「現在的存在」,切斷了觀念與真實的關係。觀念和現實的接觸,透過預設當下﹝語法﹞而取消了當下獨一無二的存在,因此「當下即為現實,語言即為觀念,意識就是矛盾」。懷疑就來自於這種矛盾,現實不能懷疑,語言可以。

《懷疑者》這本小書,以自傳體寫一個大學生對懷疑的懷疑。簡而言之,探討的是哲學是否建立在懷疑上。在近代哲學中,笛卡兒從懷疑建立了思考本體,然而這預設了「思維性的心靈﹝ego﹞」。為了消除這項預設,胡塞爾將主體中立化,成為不思考、無意願的存在物。而海德格主張存有論的不表態,實體臨在﹝present﹞而不被對象化,不從主客之分中去確定我在﹝反思﹞,因而存有並非因主體投射而表現出來,而是自然開敞出來。

祁克果的思考,啟發了上述存有論的轉變。要是懷疑是哲學的開端,其定要具有超越性,然而懷疑附屬於懷疑者。懷疑不能解決存有,存有不因主體懷疑而存在,主體需存在才能懷疑。懷疑之「指趣」﹝intersse,介於兩者之間﹞導致存有開顯,然而卻是這個懷疑揭露了存有,既非摧毀什麼,也非創造什麼,懷疑預設一包含更多的主客外第三者。當觀念和現實接觸交戰,兩個完滿的體系發生矛盾,就是祁克果所謂之意識。懷疑並非只是反思,反思只是「使接觸」這種「關係的可能性」,懷疑卻是涉及指趣的「關係」﹝總要懷疑「什麼」吧﹞。祁克果認為,希臘懷疑論者根基於指趣上,只要消除指趣,便能被克服。而近代懷疑論者根基於反思上,反思造成懷疑﹝使接觸﹞,不能克服之。這麼說罷,電光石火之間,物我相接,意識浮現,既然懷疑次於存在,永恆先於懷疑,要克服懷疑,並非嘗試統一物我,而是藉信仰使永恆之主乍現於瞬間,此法前提是人觀念體系之瓦解﹝透過罪責、不安、絕望等消滅自己,使自我不表態、去主體化﹞。與海德格存有的開顯相似,他們暗暗呼喚著未來某時的靈光,這是詩意的哲學。雖然強調了上帝和本真的存有,但又將對自我的追尋,推往了深不可測的萬古洪荒,或,掩蔽在病態下的真我。

怎麼知道,臨在者不只是幻見而已?真象一定是往內、往深處、往不可知挖掘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