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5 親情你我他  
親情你我他
 
█ 李欣寧醫師

  獨自關在房裡的小雅瑟縮著,不論何時何處這聲音總是盡情地在她耳邊肆虐,交談、命令抑或數落著她的不是。這聲音切切實實的存在,一如房外父母的腳步聲及窗外的颯颯風聲。滿溢著焦慮與不安的心情,她忍不住對空回罵了幾句。小雅甚至開始相信自己一定受到某種監視控制,不然內心的想法那些聲音怎麼都能輕易得知。連平時最親愛的家人都顯得可疑,難以信任。小雅無助地將自己鎖在房門的另一頭,平時最熱衷的運動、最熱愛的工作、最親愛的家人朋友好像與自己的世界愈來愈遠…。

  平日對小雅極為呵護的父母察覺了她近日來不尋常的舉動,花了好一番工夫才將疑懼不安、身形削弱的小雅帶至精神科門診,想了解自己的女兒究竟面臨了什麼樣的困難與壓力。經過長時間的觀察評估及治療,他們得知自己的女兒診斷為思覺失調症。從這一刻起,父母與小雅的互動相處起了微妙的變化…。父母覺得小雅生病了,認為她的知覺和思考出了問題,沒有辦法合宜的表達自己,因此愈來愈少傾聽她的感受或討論彼此的看法,反而時常一味否認她的決定。另外,他們認為一定是工作壓力過大才會讓小雅生病了,也擔心她不合宜的舉動引起朋友鄰居的注目,因此要求小雅辭掉工作,儘量待在家不要出門,生活起居由他們照料。其實,在他們心底一直認為寶貝女兒只是因為一時壓力太大才會生病的,不需要吃藥,只要讓她不要接觸外界壓力病自然會好的,因此總是自行減少小雅的藥物。然而,令他們不解的是,儘管自己如此努力的照料,小雅的疾病卻總是不見起色。一次次頻繁地復發住院,令家人感到深深的無奈和氣餒。

  其實,小雅的故事多多少少反映了每個精神科病人,在兩種身分:熟悉的家人及陌生的病人,於相處上的難題。親情的關懷,無疑是病患在長期的治療和復健過程中穩定的支持力量,但是「過度的」關懷及輕視,對於病情都沒有幫助,甚至會讓病情容易復發,以下的建議,於心態及生活上做一些調整,或許雙方都能找到新的天空。

1.勿隨意自行調整藥物。醫師仔細斟酌開立藥物,自行減藥或停藥就猶如蓋房子偷工減料,會使得疾病復發機率高。對於藥物有任何疑問或擔心,可以當面與醫師討論。家人也應鼓勵及監督病人服藥。
2.避免過度保護。
(1)學習自我照顧,如:沐浴、整理自己的房間等。
(2)生活作息適時給予提醒。
(3)給予學習的機會,由簡單容易完成的事開始。當工作完成或表現良好時,給予鼓勵與稱讚。
3.每天花一些時間和他交談,表達出願意傾聽他的想法與感受。交談有個重點,不斥責、不批評、不爭辯其妄想或幻聽內容的真實性。
4.提供與他人相處、交往的機會,如:安排家庭聚餐、參加戶外活動。目前的社會氛圍仍有許多阻力,但是多一些人際互動對於病情是有幫助的。
5.提供情緒發洩的空間及方法。你我都有情緒高低起伏及發洩情緒的需要,他/她也是一樣的。
6.當出現攻擊破壞的行為,家人不要慌亂,控制自己的情緒,以沈穩的態度、肯定的語氣告訴他,這是一種不被喜歡的表現方式。另外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避免挑釁和敏感性的言詞或話題。
(2)移走附近可能被用來攻擊的物品。
(3)避免單挑,尋求他人或團體的協助。
(4)必要時,送醫治療。

  經過了醫師詳細的病情解釋,小雅及家人接受了醫師的建議共同參與了家族治療,並討論後續的治療及復健方向。在這段時間裡,他們慢慢的對這個疾病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了解到按時服藥的重要性。並在調整心態後,學習如何重新面對最親愛的家人、建立穩定的關係。前幾天,我經過診間,看見小雅的母親正摟著她,兩人開心地談笑著。那樣和諧的畫面一直深深的刻印在我心中,整個午後內心一直都是暖洋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