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5 新世代的親子書寫- 評陳璿丞《小手》,《父親是什麼》  
新世代的親子書寫- 評陳璿丞《小手》,《父親是什麼》
 
█ 徐瑋澤醫師

  過去在台灣文學乃至大小文學獎中,親子題材是不可或缺的一味原料,但比起眾多對父親的描述,父職體驗消耗的筆墨少掉許多。新世代小說家陳璿丞結婚生子後,重拾起散文寫作,雖然讓期待他新作的讀者心癢難耐,但也讓我們看到小說家生活的真實況味。

  《小手》是小說家對人性的一種感慨,小說家開宗明義所寫道:這樣的生活和我本來的計劃不太一樣。孩子一出生從未學習過如何當孩子,父母可以準備學習如何當父母,比起不可選擇生處的命運,父母的角色似乎從頭就有更多餘地可揮灑。但比起編織那些片段的記憶以建立父親的想像,小說家放下了他的技藝,承認他的無能為力。這樣的無奈不同於駱以軍假借次子回憶演練其家族考古學中的記憶與遺忘,直述「為什麼與我有關的事皆被舞弄至如斯田地」的無奈。在那些隨意產生的命運中,不需要挽回什麼。如他提到楊絳的《仨》,雖然處在時代苦痛的背景,卻只留下家人間的牽絆。而在《父親是什麼》中,小說家從電影中看到了昔日自己的影子,過去青春時閃過眼前的一幕幕光影畫面,成為今日的預示。小說家感慨時間沖走了一切有關永恆的諾言,從男孩蛻變為男人似乎是永劫回歸的宿命,但小說家是欣然接受的。這讓我們想到,駱氏在2007年台大文學獎時,評價陳璿丞「寫的真是好,確實寫到核心,像赫拉巴爾〔捷克作家〕的喧囂的孤獨、倒轉的世界之苦軛」

  陳璿丞的小說中,在日常的素樸文字下,璦璦透散出沈重的感傷,但當小說家回到了面對自己的散文寫作,在當起父親的濃烈情感下,昔日的革命健將,今日竟溫情如斯,這樣不同面貌的小說家,也令人期待他後續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