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4/25 營造高齡友善之健康照護服務  
營造高齡友善之健康照護服務
 
█ 副主任 張馨妃

  「人口老化」是全世界所有國家共同面臨的變遷經驗,世界衛生組織(WHO)預估到2025年60歲以上人口將達12億,是2006年的2倍,到2050年將達20億,屆時老年人口將超過15歲以下的孩童。

  而在臺灣65歲以上人口於1993年達7%,也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截至2009年底並已超過總人口的10.6%,人數超過240萬人;根據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0年的推估,老年人口將於2017年超過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於2025年將超過20%,邁入所謂的超高齡社會。由此得知,我國由高齡化社會邁入高齡社會僅約24年左右,由高齡社會轉變為超高齡社會更縮短為8年,顯示我國人口老化的歷程將會愈來愈快。

  為積極迎向高齡社會,聯合國於1991年通過「聯合國老人綱領」,提出了獨立、參與、照顧、自我實現、尊嚴等五大要點,以宣示老人基本權益保障之共同目標。WHO亦於2002年提出「活躍老化」的核心價值,同時通過「馬德里國際高齡行動計畫」,強調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為高齡者取得公平的健康照護服務是健康老化的基礎。WHO並在2004年出版了「Toward Age-friendly Primary Health Care」,提出高齡友善健康照護原則,作為基層健康照護因應老人身心社會健康需求所應注意之調整重點。

  長者是醫療院所的主要使用者,良好的健康照護環境能增進長者的健康與尊嚴,不適當的處理與介入反而會造成長者不可逆的功能下降。有鑑於此,為在台灣邁向高齡化的過程及早準備,把握醫療保健服務的界面,協助國內健康照護機構提供長者專業且正確的健康照護,增進長輩的身心健康與復健,並給予有尊嚴的適切照護,以因應高齡海嘯的來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將「高齡友善健康照護」列為我國重要的健康促進新議題。於民國100年開始推動「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希望透過醫療保健服務介面,有計畫地提供一套安全、增進健康、有效、全人增進長者身心健康與復健,給予符合其需求且有尊嚴的健康照護服務,期望健康照護機構管理者與全體員工能以看待自己家中長者親人的心,不管在管理政策、溝通與服務、照護流程與物理環境等面向之軟硬體服務設計上,都能融入親老、尊老元素,讓整個醫療環境可以讓長者覺得在心理上或行動上都沒有就醫障礙,創造一個符合長者特殊需要的友善、支持、尊重與可近的療癒環境,營造讓長者能獲致最大健康可能的照護環境,縮短失能期間,提高個人生命價值。

  因應高齡化的社會,本院除了已通過WHO健康促進醫院進階認證試驗計劃金牌獎,並積極於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服務的準備與行動。為了讓所有員工們都能了解營造高齡友善健康照護環境與服務的重要,發揮健康(health),人文(humanity),人權(human rights)價值理念,針對「醫務管理政策」(包含:高齡友善政策、資源與支持、監測與改善)、「溝通與服務」(包含:工作人員以尊敬的態度、易懂的語言和文字對待長者;以適合長者的方式提供醫院服務時間、收費標準與掛號手續及交通資訊等;以適合長者及其主要照顧者的方式設計提供衛教工具或印刷品;在照護的所有階段皆提供充分的資訊並使長者、其家人及/或其主要照顧者參與;尊重長者在照護上作決定的能力與權力;盡力調整行政程序以因應長者之特殊需要;發現及支持有經濟困難的長者獲得適當的照護…等)、「照護流程」(包含:病人照護需求評估、病人介入與管理、社區參與及持續性照護)及「物理環境」(包含:硬體環境、交通與行動、標誌與識別)等四大面向的聘請專家指導、各式研討、教育訓練與標竿學習,期望有計畫的提供一套安全、增進健康、有效、全人、以病人為中心且具協調性的照護,以落實營造一個對長者友善的照護環境與服務,在在都是希望所有的長者在需要健康照護的過程當中,能夠得到尊嚴、參與、安全、適切的健康照護機會、有效的延續身體功能,並縮短失能期間,進而促進長者與其家庭對自身健康與照護的掌控能力,提高長者個人生命的價值、減輕長者家庭的負擔,降低健康照護的負荷,以創造個人、家庭與社會的三贏局面。

參考資料:高齡友善健康照護自我評估手冊、http://www.cych.org.tw/cychweb/health/default.aspx、http://www.hpa.gov.tw/BHPNet/Web/HealthTopic/Topic.aspx?id=20111014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