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3/4 藝術展導覽心得(Seaweed)  
藝術展導覽心得(Seaweed)
 
● 社區復健中心Seaweed
以下因為都是以學員的角度來寫的,一點上OT課程跟帶導覽的心得,若有謬誤、未盡之處,尚祈見諒包含,有什麼想法都非常歡迎留言討論。
  職能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簡稱OT。)據說是一種讓病友找回正常生活該有的樣貌的療法。在香港翻譯成職業治療,不過比起俗語說「給魚吃不如給人釣竿」的感覺,我更喜歡「教人做釣竿或是各式陷阱、植辨」等等來解決糧食需求。
  但如果病友抱持著:希望可以藉由上OT課程紓壓或解決什麼問題(例如:戒菸。),等帶有類似目的性之類的心態,個人認為是不太可行的。
  在我的觀察與上課實做經驗裡,OT是一種讓病友嘗試轉移注意力,培養對美的認知與表達,屬於感官接收外界刺激、腦內小劇場後(無誤!),再以各種方(例如:創作)呈現出來的活動,也包含園藝治療...等等;並在參與OT的過程中,由職能老師觀察學員的手眼腦部協調能力(差不多等於使用工具的能力,也反應在作品精細程度。)、專注力(OT的主要用意之一吧?)、並訓練專注時對外界環境干擾的抗性。進而達到耐性養成、累積作品的成就感、培養興趣、壓力的轉移與釋放效果,也可以從觀察學員們對作品的態度、處理方式、或作品呈現出來的某些特質,來評估學員的特性。
  在7-80年代,家庭代工興盛時期(當時機械製產品還沒這麼普及。),可能是以培養謀生能力為主;而現代應該是以找個能有作品完成,以有成就感/興趣為主,進而輔導學員們進入職場,賺外快就是其次了。

各時期流行的手工藝製品都不太一樣,也可以相當程度的反應出當代文化:
  7-80年代的作品,許多都具有懷舊(對我們來說...)的日式風格,和紙藝、和紙浮雕、勾針製品(例如各式圍巾、毛帽、毯子、應該也包含蕾絲編織等等,甚至還可以做拖鞋。)、娃娃、繡出來的畫(我不知道怎麼稱呼這種繡法的畫?)、也有類似十字繡的畫...等等,以實用、生產技能為主的感覺。
  90年代則有各式中國結製品,壽桃、蝸牛、西施狗、大蝦壁飾(看到這隻大蝦,我總覺得要平放比較有趣,紅色系的配上圓形竹編盤!好大蝦,不上菜嗎?)、編織摺紙藝(例如:托盤或花器。)、紙花藝(紙製假花,名稱也不太確定,但小時候做過真的超臭超好玩的∼)、紙黏土或有色黏土的作品(面紙盒、浮雕畫等飾品。),完成後可以再上色加質感、冰棒棍模型...等等,開始與生活周遭流行的興趣做結合。
  2000年以後,這個年代病友開始暴增,作品就五花八門、順應潮流,看哪些工具材料好取得、並能給學員們上手、適合做小商品的,有點類似街頭藝人的感覺,也會與個別OT老師們擅長的領域有關。

  能有這些 作品/藝術品/商品,當然是OT老師們教(帶)得好啊啊啊啊啊∼真強者沒有極限∼∼∼∼∼∼(吶喊∼)
  OT老師們熟練的手工領域非常多、醫理美學心理學等的功力深不見底,超會教∼加上必須要非常有耐心與觀察力,據說串珠作品通常耗時一個月才完成一件成品,老師學員們都超感動,OT老師沒教了以後,從此絕響。
  目前上過的繪圖課有熱縮片、彩繪瓷盤,會先看個別學員描圖的觀察思考能力(邏輯思考、判斷?)、手繪順序(執行能力?)、線條穩定度(手眼腦部協調程度?許多藥物也會有手抖的副作用)、專注力(是否能自我調適?)、描圖的成品有無符合標準...之類的等細節,括弧內的只是學員上課的經驗所觀察出的心得,真正詳細的判斷標準細節只有OT老師們才會知道。由OT老師評估後,才會決定接下來要分配怎樣的課程任務或環境給該學員,然後OT老師又從教學開始,指導學員們實做、觀察每位學員的個別特色、分配並調各別學員的進度或職責、也需要維持現場秩序確保上課品質、誘導學員們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應付突發狀況、課後與醫療團隊討論…等等,類似或更詳盡的流程loop∼
  展出的作品通通都是非賣品,納入紀念收藏紀錄,及未來可能再展出的行列,很榮幸我也有一隻(也是第一隻!)小傢伙參展了!
  在導覽的過程中,常慶幸自己曾有短暫的紀念品門市的工作經驗,可以很快的分辨出哪些人是只隨意看看路過;哪些人不喜歡講解,偏好獨自細細欣賞品味;哪些人會佇足,可以試著就他們有興趣的部分導覽解說。有時可談到各式天南地北的話題,很好玩。
  就這樣邊抬槓邊聊OT相關的藝術品內容,而且大廳又隨處可發現超美的角落,待在那真的很開心。不論在講解、聊天、佈展或調整作品位置時,都能感受到凱旋醫院的長官、醫師、老師、病友、學員等對這次55周年紀念展的用心、熱情無私的付出。與許多學員們輪班分工合作、互相COVER的經驗及回憶真的很難得,感謝願意聽我不夠專業的導覽或配合觀展規定的民眾。更感謝參觀路過的人給我的鼓勵,以及有這個機會能讓我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