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 心智障礙者合併精神疾病之藥物治療  
心智障礙者合併精神疾病之藥物治療
 

藥劑科 葉貞君藥師

  心智障礙者係指發展遲緩、精神障礙、智能障礙、自閉症者、及伴隨智能障礙的多重障礙者。除了自身先天的障礙,也常伴隨有情緒、行為異常、精神疾病等問題,譬如:情緒低潮或產生恐懼感、思緒混亂或時而躁動等,臨床上這些現象目前已經有療效肯定的藥物可給予幫忙。

  藥物治療的目的是在減輕精神症狀,如攻擊行為、躁動不安、睡眠焦慮、憂鬱、強迫性的動作以及思考等。對於用藥危險群(即六歲以下,且兼具自閉症、精神病、內向性適應問題或孩子家族有上述病例),並不建議服用藥物,除了擔心影響生長發育外,也因為在學齡前的兒童比較不需要安靜下來學習,而且這些個案對興奮劑的服用效果比較差,但副作用的反應卻比較強。

常見的藥物選擇有:
◇情緒穩定劑:目前較常使用於智能障礙、自閉症及精神疾病患者的如carbamazapine(Carpine卡賓)、valproic acid (Depakine 帝拔癲)等除了伴隨癲癇症使用外,此類藥物也常用於穩定患者躁動不安的情緒,減緩活動量及攻擊行為。
◇抗焦慮、鎮靜安眠劑:如lorazepam(Silence 悠然)、clonazepam(Clonopam 克癲平)有助於肌肉鬆弛降低焦慮症狀,且有助眠的效果,此類藥物安全性高,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嗜睡、頭暈,長期使用會產生依賴性和耐藥性。若突然斷藥會出現戒斷症狀,如不安、躁動、失眠、顫抖等,故長期使用此類藥物者應以漸進減藥的方式停藥。
◇抗精神病藥物:如aripiprazole、risperidone,最主要使用於精神症狀如幻聽、妄想、躁症期情緒、亢奮、攻擊行為等,也是治療不自主抽搐、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的第一線藥物。

  使用藥物的同時,用藥前後的症狀及行為評估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醫師、藥師、家長、老師、社工師等互相配合提供資訊及觀察評估也影響治療效果,良好的溝通管道是必須的,如此才能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及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