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8/12 高齡化社會來臨  
高齡化社會來臨
 
台灣在未來20 年內,台灣將面對「生之者寡,食之者眾」的問題,少子女化和高齡化社會的衝擊,台灣的人口結構受到極大的改變,扶養比逐年提高,這不禁讓我思考,何謂「老人」的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換個思維來審視老人或高齡化社會中老人數量上升的情況。
老人的概念是浮動的,是定義出來的,老人是根據勞動市場需要規定而產生,在以往農業時期,並無幾歲才一定是老人或是有退休年齡的規定。古語曾云:人生七十才開始。

◎老的現象代表退化
雖然老人的概念是定義出來的,但的確有「老」這個現象,老這個現象就是身體會開始退化,需要他人的協助與照顧,因此正在擬定的長照保險法實為必要,畢竟可以預期的是,老人照顧與照護需求將會急遽上升。
「老人」是社會產物,這種社會產物飄渺不定、莫衷一是,依時空地點與社會背景會有所變化;老是生理現象,不管甚麼社會什麼時間,都存在。
舉個例:老人的定義在老人福利法而言,曾從70 降到65 歲,未來呢?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可能會再度上升到70 歲才算老;另外老人通常也指退休( 退休指的是勞動市場法規對於人力資本是否可繼續使用的定義有關) 各種老年給付、養老給付的領取年齡也逐漸提高中。

◎退休逐漸延長
勞基法將強制退休年齡提高到65 歲,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也從以往的75 制轉變為85制,甚至在這一波的年金改革風潮中,部分公務員將會邁向90 制推進。亦即,整體看來,依照國際上趨勢,包括台灣皆有延長退休年齡的趨勢。
但「老」這個現象就不同了,我年紀比你大,通常就是說,我比你老,老到一定程度,器官就開始退化。但是每個人身體狀況不一,有些人年紀輕輕就退化,有些人活到七老八十了,比年輕人還壯,退化得比年輕人少,也時有所聞。是以,「老」就是一種因為時間推移產生的年齡差距,而老人卻是依據社會文化與法律規定而產生的。

◎老人定義改變
「老」是一種生命的連續光譜,在這個年紀光譜中,依據社會的需要,畫一條線下去,在那條線之後,稱為「老人」,不僅如此,從老人定義的再改變,更牽動了成年期、中高齡勞動力的變化,社會對於年齡的定義已經逐漸鬆動,我們正在面對一個嶄新卻充滿不確定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