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8/12 高齡化社會衝擊台灣社會保險制度  
高齡化社會衝擊台灣社會保險制度
 
近年來,台灣因為勞保年金與其他社會保險潛藏龐大的負債危機,瀕臨破產邊緣,導致社會上的人心惶惶,民國2012年10月份更出現勞保年金擠兌潮。短短一個月之內,被擠兌了新台幣205億元。

◎凝聚全民共識
為了因應危機,當時行政院陳沖院長指示,將由副院長江宜樺主持年金改革小組,並在台灣各地舉辦總數100場的年金座談會,以尋求基層民眾的聲音,凝聚全民共識。
社會保險的濫觴始於德國俾斯麥,透過風險分擔、世代互助的模式來達成「社會階級穩定」的目標,政府本身除了依靠社會救助來救濟貧民外,更是有賴於社會保險的穩固,得以達到社會控制的目的,以弭平在資本主義社會下,勞工獨自承擔風險以及貧民過多的弊病。
值此,現代福利國家便依此建立了一個由工作人口來支持依賴人口的「世代契約」系統,此契約「假定」當工作人口變成依賴人口時,他們也會被下一代的工作人口所扶養,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然而,在時序的前進和轉換之下,此類的福利國家運作方式開始出現了一些道德與分配正義問題。

◎快速高齡化
首先是分配問題,此福利國家的運作形式沒有預料到人口結構的快速高齡化,使得隨收隨付制的社會保險體制瀕臨崩潰邊緣,而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的少子女化現象也衝擊著年金系統,使得工作人口日益趨少,而依賴人口逐年增多,此為分配問題。
第二是道德問題,未來的工作人口尚未出生,卻被強迫進入此系統,而且未來的工作人口並沒有權力去影響年金系統,此為道德問題。
社會保險式的福利國家在統籌資源的方法上的兩個漏洞,必須端賴政府積極的調整年金系統,並且著眼於「所得分配」與「照顧弱勢」的立場,否則當台灣嬰兒潮逐步邁入老年之後,將會有數以百萬的老人退休。
倘若這些人的老年經濟安全無法獲得保障而落入貧窮,受到衝擊的不僅是社會救助的大量支出,連年輕世代的勞動人口也會受到影響,將會拖慢整體經濟發展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