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7/8 新年新希望  
新年新希望
 
█臨床心理師 劉瑞華
   一月,新的一年的開始。在與家民的團體心理治療時間,我應景地拋出了一個問題:「大家的新年新希望是什麼?」家民們的回答五花八門,在當中有個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出院」。團體的討論很快走向「我已經住了XX年了」的吐苦水。作為一個助人工作者,多少總是希望可以對個案有些幫忙,然而,現實總是有所限制。出院議題後面所牽涉到的層面非常廣泛,家民本身的病情穩定度、自我照顧/維持生活的能力、家人能夠照顧的能力/時間,都需要考量。圍繞在現實議題的討論,時常會讓人很挫折。
團體治療大師Yalom說過,要協助病人把想要討論的議題轉化成人際用語,並具備有此時此地的特性。換句話說,要去了解的是病人在所提出的彼時彼地(過去的、別人的/環境的)問題中,隱涵著什麼樣當下的人際議題。人際方面的議題很多,但絕大部份其表達型式不脫下列幾種:(1)我很寂寞,在我的生活中沒有人和我作伴;(2)我希望和別人有更好的溝通;(3)我希望能表達出我的感覺;(4)我希望能夠自我肯定,能說不;(5)我希望能和別人更親近點,多交些朋友;(6)我希望能信任別人,過去我太常受到傷害了;(7)有關我和別人的相處,我希望多得到一些回饋;(8)我希望能表達出我的憤怒。
而家民在團體中說「我想要出院」的期待後面,所隱藏的是什麼呢?我問大家,為什麼想出院、或出院後想做什麼。有人說:「想要和家人在一起」,我想,他其實想說的是他「現在在這裡」的寂寞;有人說「想要去工作、賺錢」,我想,他其實想說的是他「現在在這裡」缺少被肯定與自我實現感。這些是團體可以著力的地方,在團體中家民可以進行自我表露、溝通回饋、相互支持;哪怕只是簡單地報出自己的名字、說說自己的喜好、回饋一些他對別人的看法,都多少消除了封閉、疏離所帶來的孤獨感。曾經有人在分享時並不按照主題,只是唱著歌,但他想要表達自己給別人的努力仍然值得被贊賞;也有人在團體中靜靜不發一語,但他能保持耐心與大家在一起,也仍然值得被肯定。在家民的團體心理治療中,此時此地的支持永遠是最重要的元素。
新年新希望,願百合園區所有家民都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