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6/2 如何防治網路成癮  
如何防治網路成癮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 何志培
報載小成 (化名) 是位國中三年級的男學生,爸媽都是老師,對他的課業期待頗高。小成從國小就開始玩線上遊戲,上了國中之後,每天至少花五、六小時坐在電腦前,甚至不吃飯都無所謂,假日更是整天上網玩不停。小成對讀書、學習、課外活動都沒興趣和動機,上課不是在睡覺就是發呆,回家只想玩電腦而不寫作業,考試時就從頭猜到尾。小成國一時的成績平均約85分,現在退步到40分左右,父母對此相當苦惱,但他自己一點也不在意,對於畢業後的升學也沒有目標或期待,反正除了線上遊戲之外,他沒有別的興趣或做得來的事了。臨床醫師判斷,小成可能已上網成癮了。
青少年期的孩子正在發展自我認同、開始探索自己的價值。他們常會自問: 「我要怎麼做才會得到別人的認同?我要做什麼才會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此時他們會轉向同儕尋求支持,希望獲得認同。線上遊戲在此時即成為青少年的共同話題,加上聲光特效的吸引,自然比教科書有趣得多,許多年輕人一接觸就不能自拔。
當青少年將焦點從現實生活轉到遊戲的虛擬世界,其內在的動機逐漸被取代了。當年輕人花越多時間在遊戲上,越依賴遊戲帶來的成就感,原本日常生活中的學習動機就越低,最後變得除了玩遊戲之外,什麼都不感興趣,也沒有動機要改變自己。
「網路成癮」 乃學者哥柏 (Goldberg) 在1996年提出的概念;小成可說是青少年網路成癮的縮影。什麼是網路成癮呢?若孩子出現下列情況:過度渴望上網、不能節制地長時間上網玩遊戲或聊天 (如小成每天花五、六小時在線上遊戲) 、不惜犧牲睡眠和健康、學習或工作效能變差 (如小成只想玩電腦而不想做作業) 、對網路以外事物失去興趣和動機 (如小成對讀書、課外活動都沒興趣和動機) 、被限制上網即情緒失控或過度沮喪等情形,就可能就是網路成癮。網路成癮者往往有認知偏差和不能控制上網時間,致使患者減少、甚至放棄接受教育的機會。
另外,當孩子因過度沈迷遊戲世界 (如小成只想上網,甚至不吃飯都無所謂) ,忽略家人和朋友,甚至失去對真實世界的興趣 (如小成對日後升學沒有目標或期待) ,漸漸退縮而不與人來往,也是網路成癮的重要警訊。
由於網路成癮的發生機制相當複雜,干預效果的評估工具也各異。目前網路成癮的治療策略大多是根據已被證實對物質使用障礙症有效的介入方法而來,在此筆者回顧使用在成癮障礙症的心理社會治療、藥物治療、住院治療模式。
◎心理社會治療
一、社區強化
物質使用因具有立即增強效果,被視為利社會增強物 (prosocial reinforcers) 的競爭物。社區強化法乃是在教導及強化非物質增強來源的行為,同時運用許多已有實證支持之認知行為與預防復發介入的元素。此方法被證實在各式成人和青少年物質成癮者具有成效。
二、認知行為治療與技巧訓練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已被證實在各種物質成癮中具有效果。此種介入著重在修正問題行為之認知前情與環境間的關聯,同時亦著重在應對技巧的訓練。此技巧訓練在達成戒除與處理共存問題中是重要的。
三、動機式會談與動機增強治療
這是一種以當事人為導向、半指導性的方法,旨在幫助探索並解決對於改變所存的矛盾,以及增強行為的改變。動機式會談通常為一次,並架構於治療的起始期,而動機增強治療運用相同原則,但療程較長 (可多達四次) 。筆者建議小成接受此療法,以增強其對讀書、學習的動機。
四、權變管理
在權變管理 (Contingency Management) 中,提供目標行為改變的附帶獎勵,這些具體獎勵能促成患者立即的正增強,此方法的基礎與社區強化相似。
五、併存議題之心理社會介入
基於成癮行為常伴隨精神科共病或家庭失能,提供家庭諮商、就業、病人教育服務等可強化治療效果。筆者認為小成應接受專科醫師的診斷會談,以確定他是否有共病如憂鬱症、強迫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如此方能對症下藥。
六、手機心理社會介入
雖然此領域尚未完整發展,仍有證據顯示,當手機作為標準治療的輔助工具時,透過手機提供的心理社會支持,可顯著改善治療結果。
七、電腦化神經認知矯正/執行功能治療
根據此理論,成癮行為被視為腦部決策過程的改變,與成癮行為相關的認知控制減少,導致衝動性腦部系統主宰了腦部執行功能。神經認知矯正,或稱為執行功能治療乃基於與執行系統相關的認知功能可被復原,故能增加自控能力。
◎藥物治療
一、抗鬱劑
使用抗鬱劑的原因是來自單胺系統對衝動重複行為的抑制效果,以及治療網路成癮與憂鬱症的共病。Escitalopram在一些個案報告及小型研究顯示,此藥可顯著降低上網時間。一些針對網路遊戲與大腦活性相關聯的研究亦顯示,bupropion 對於網路成癮具有療效。
二、鴉片接受器拮抗劑
網路成癮、物質成癮與嗜賭症可能有著相同的回饋系統缺損。多巴胺中腦邊緣路徑被認為是掌管滿足與增強的最終路徑,而鴉片接受器拮抗劑能抑制多巴胺的釋放,而被用在治療某些成癮行為。
三、情緒穩定劑
雙相情緒障礙症與網路成癮有相似的現象表現 (如衝動行為) ,且在網路成癮者中有高達70%的共病率。鋰鹽及抗痙攣藥等情緒穩定劑曾被成功地用於治療物質成癮與各種衝動控制障礙症,目前的研究也顯示情緒穩定劑在治療網路成癮是可以考慮的。
四、抗精神病劑
此類藥物的療效基礎在於針對強迫症的效果,主要的研究對象在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如olanzapine、quetiapine、risperidone等都在安慰劑對照研究中證實有效。因其可改善衝動、強迫行為,此類抗精神病劑被認為對網路成癮有療效。
住院治療
對於已出現嚴重社會功能障礙行為,如電腦關機即有坐立不安、打人、焦慮易怒以及腦海浮現網路畫面;還有拒絕與人社交、不吃飯、翹課、翹家及自控力差等網路成癮者,必要時需住院治療。住院治療是以個體化、綜合性為特點的科際合作治療模式。
對青少年網路成癮問題應未雨綢繆,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要預防青少年網路成癮的發生,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的努力與配合。
網路成癮率人口在經濟及科技進步的地區比較多,有人視為僅是個人嗜好所致的適應不良;也有人持相反看法,認為網路成癮是一種衝動控制障礙的疾病,應對症治療,本人的臨床經驗支持後者看法。
整體評估,本人建議小成應盡快接受相關之專業診療及心理輔導單位的長期追蹤,以免因網路成癮而影響到其未來而漫長的人生。
如經上所言: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至到老他也不偏離。」 (箴言22:6) 筆者謹以此經文與家長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