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9 甜蜜的負荷-產後憂鬱症知多少?  
甜蜜的負荷-產後憂鬱症知多少?
 
█王智仁醫師
28歲的琪琪過去個性開朗活潑,跟先生結婚三年也相處和睦,兩個禮拜前她順利產下一子,正當兩個家族都還沉浸在多了一個新成員的喜悅中的時候,琪琪覺得自己好像變得不一樣,不但變得容易生氣,睡眠變得不好,更常常想要哭泣,雖然有家人的陪伴,但是強烈的孤獨感卻總是揮之不去,讓她非常的困惑,不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她的閨蜜問她,這會不會是產後憂鬱症呢?
1838年法國精神科醫師Jean Étienne Dominique Esquirol發表了一篇跟懷孕相關精神疾病的論文,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系統性地描述產後憂鬱症,經過了快兩百年,產後憂鬱症的定義仍莫衷一是,特別是憂鬱症狀的發生時間從產後四週、三個月、半年、一年,均有人定義成產後憂鬱症,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甚至將懷孕開始到生產後四個禮拜產發生的憂鬱症納入診斷內。產後憂鬱症除了會影響病患本身之外,也會影響病患與新生兒的依附關係,更可能會造成夫妻關係之緊張,婆媳之間的問題,其影響之大有時超乎我們的想像。
根據統計,10-15%的懷孕女性有產後憂鬱症的經驗,未成年產婦更可以到達25%,但是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產後憂鬱症未被診斷或是治療,所以產後憂鬱症經常被我們所輕忽。產後憂鬱症常見的症狀包括無故哭泣、麻木、感到無助甚至產生可怕的思想或幻象,輕則憂傷,重則產生自殺念頭。特別是在過去有憂鬱症病史、懷孕時過度的焦慮、不穩定的關係、支持系統差、非計畫的懷孕…等,均是產後憂鬱症的危險因子。產後憂鬱症的成因目前也尚未有定論,但一般相信是跟賀爾蒙快速改變、生產造成的身心改變、責任感的增加、免疫問題或是精神動力學(母子衝突)有關。
在治療方面,如需考慮藥物治療,特別是在哺餵母乳的情況下,必須和醫師討論並仔細評估藥物對母親與胎兒的影響,來衡量其益處與害處。此外,針對人際關係與認知行為的心理治療對產後憂鬱的母親也有幫助。而運動雖然和台灣傳統的坐月子觀念牴觸,但是對產後的身心狀況均能達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一些小型的研究也發現草藥、高劑量綜合維他命、omega-3、按摩、針灸、芳香療法會有改善憂鬱情緒的效果。除此之外配偶的支持也很重要,我們可以鼓勵產婦分享她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愛與支持告訴她你愛她,甚至可以分擔家務的方式來表達支持。
整體而言,產後憂鬱症並不是一個少見的疾病,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才會有良好的預後,特別是因為產婦的特殊角色,治療的方式需要以生理-心理-社會三個層面介入,並且建構出良好醫病溝通的管道,方能夠戰勝產後憂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