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30 正向心理學在社區的運用  
正向心理學在社區的運用
 
■諮商心理師 陳清文
正向心理學一詞早在1968年由Maslow提出需求理論時就已提起,是Seligman在1998年擔任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主席時,重申21世紀末心理學,應該從強調病理、問題角度看待個人的方式中走出,重視個人的心理的意願、心理健康,能使生活更美好的願景。Kauffman和Silberman(2009)更加以補述,正向心理學不是忽略病理或問題解決的價值,希望同時重視正向、優勢的觀點,主要目的希望人類能體驗生命的全面經驗,包括痛苦、悲傷、快樂與滿足。
正向心理學的目的是放在人們需要是什麼而非遭遇了什麼。人類是需要尋求有意義和豐富的生活,進而激發內在最好的部份,借由在愛、工作和遊戲中來強化內在的經驗。正向心理學可以說是一種簡單的心理學(simple psychology),什麼是有用的、什麼是對的、以及什麼是重要的,這些的知識早已存在我們的智慧當中,正向心理學再度喚起如何過著「有意義的生能能力」。在美國正向心理學研究學者,就提出「找到快樂的五種方法」、「妨礙自我實的三件事」、「評量正向感的私房工具」等觀念,正向心理學大量在學校、企業、政府、醫院和社區推廣。
正向心理學是以快樂、樂觀和特質優勢作為目標。對於「快樂」代表正向情緒之一,為何「快樂」是人生重要的目標?Robert和Ben(2007)在「正向心理學教練服務」一書中提出:「快樂的人,會有比較好的健康習慣,能夠有效的看待關係,並且運用健康的思考風格。」給予「快樂」加以更好的詮釋,以下就用一個案例來說明。
在社區的關懷訪視中,個案因親子衝突才吞藥自殺,當自己前往家庭拜訪時,個案看到心理師就開始一連串的抱怨,孩子是如何叛逆、不聽話,不要這個孩子算了!與個案接觸這段期間,這個議題是不斷在重覆,個案也是用盡各種方法想改善親子關係,但是一直沒有成效。心理師就運用正向心理學的觀念,問個案一些問題:「你和孩子快樂相處時光,是多久之前?」、「你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個案一下子楞在哪邊!不知道如何回答;最重要重新開啟親子關係大門,個案體會到自己的盲點,不斷的要求與苛責不會讓孩子快樂,更無法改善彼此關係,心理師就以「快樂」的觀點,為個案找到未來。
正向心理學是一種簡單心理學,不論任何專業或非專業的人都可以自由運用,期待未來在社區營造中,不僅是硬體的建設,正向心理學的運用,可以讓人們更快樂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