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7/30 自我接納 (Self Acceptance)  
自我接納 (Self Acceptance)
 
■臨床心理師 陳世雄
壹 前言
一種內在的自我態度或狀態,指對於自己這個人(特質、個性、能力、觀念等)或行為的表現,能否接受的程度。如果你常常陷於自責、自貶,那表示你比較不能自我接納。如果你不討厭自己或會喜歡自己,那表示你比較能自我接納。能不能自我接納,這牽涉到對自己的評價問題。通常我們會對自己做一些批判(好壞善惡),正向的批判固然可喜,有助於對自己的喜歡程度。但人往往習慣對自己做負面的批判,因而討厭自己。希望能自我接納,即要學習以中性或正向的角度來看自己,而非批判的態度面對自己,不管自己是怎樣的人或有怎樣的表現,都能接受這就是我自己。

貳 定義
一、非自我接納:抱怨、批評自己(我怎麼會這樣、我怎麼可以這樣、我很糟糕),逃避、排斥、討厭自己(這不是我、我不想做自己、我不喜歡我自己、我不想面對我自己),甚至敵視自己、把自己當仇人(我恨我自己、我想殺了我自己、我最好不存在)。(我不是我的感受)
二、自我接納:面對、承認、接受自己(這就是我、我就是這樣),尊重、喜歡自己(我愛我自己、我不一定非改變不可、我還不錯),甚至能體諒、包容、寬恕自己(我不是有意的、無心之過沒關係、錯就錯了還有機會)。(我是我的感受)
三、自我接納並非放縱、放任自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或姑息自己(錯就錯到底),只是可減少不必要的干擾情緒,避免影響信心、動機。因此仍要抱持自我管理、自我成長、自我負責之態度,朝自己希望的方向努力。

參 為何不能自我接納
一、被教導評價的習慣,慣於對自己做評價。尤其是負面的評價(自責、自貶)。
二、具有崇高絕對的道德、價值、宗教觀念,以為自我批判的標準。
三、過度在意且認同(內化)外在的負面批評(人言可畏)。
四、實際表現的確不佳,常不被接納或易引起批評,因而無法肯定、接納自己。
五、自我期待與自我要求(強求)過高,因達不到常處於挫折中,因而無法肯定、接納自己。
肆 如何接納自己
1.培養中性的態度::盡量避免對自己或表現做道德、價值、意義的批判、評價(不肯定也不否定),只是去面對、了解、覺察、觀察、體會。以描述性的語言(我不小心打破了碗)代替批判性的語言(我真笨竟然打破碗)。
2.將個人和表現作區隔:就事論事(事有對錯、人無好壞),對自己的行為或表現可檢討(自省)但不批判(自責)。不把矛頭指向自己,不因自己的行為(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或表現(做對了什麼或做錯了什麼),而以偏概全批判自己(某個行為和表現並不代表你這個人,並不等同於你整個人)。
3.彈性的想法:學習由多元的角度和用相對的標準來看自己或自己的表現,如不只看事情的結果,不只以成敗論英雄(做嘎流汗嫌嘎流涎、好心被雷親),也要看動機(立意良善、無心之過)和過程(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已盡人事)。
4.盡量自我成長:減少實際我和期待我之落差(可避免自我批判),或減少實際的表現與外在合理的期待之落差(可避免外在批判),較易做到自我接納。
5.避免自我期望與自我要求過高:對自己的期望不要太理想化(聖人、完人),避免求完美,允許自己有缺點和犯錯。不要求非改變不可,能改變最好,不能改變也沒關係,較可避免因無法達到而自責(雖不滿意但願意接受)。
6.面對批評或過錯時要能提醒自己:我不是有意的、無心之過無可厚非、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有失足馬有失蹄、沒關係錯就錯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不管自己有多少的缺點,或犯了多大的過錯,避免對自己「落井下石」,只要自省不必自責。
7.學習自我肯定,以正向或積極的角度來看自己。(參考自我肯定一文)

伍 結語
1.不能自我接納很難自我肯定、能自我接納才能自我肯定,能自我肯定有助於自我接納。
2.可運用自我接納的原則去接納他人,也可幫助他人學會自我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