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18 從老人的情慾觀點看多元成家方案中的伴侶制度  
從老人的情慾觀點看多元成家方案中的伴侶制度
 
■王智仁 醫師
82歲的張伯伯,喪偶已經10幾年了,雖然身體仍很硬朗看不出老態又經常參加社區的活動,而且兩個兒子經常回家,但是一個人在家人不免仍感受到孤單與空虛。6年年前在社區的長青中心唱歌認識了同樣也是喪偶的李媽媽,發現了彼此不但興趣相同,連個性也相當契合,這兩年除了唱歌之外,兩個人也會相約去逛街、吃飯、旅遊,彼此也興起了共度餘生的念頭。沒想到和家人討論的時候,家人反對的聲音比預期還大。張伯伯的大兒子說:「我沒辦法接受我30幾歲了,還要多出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以後分家產的時候不怕會有糾紛嗎?」。李媽媽的兒子說:「媽,妳年紀那麼大了還結婚,妳不怕人家說你不守貞節嗎?」
像張伯伯與李媽媽的故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越來越多見,根據台灣內政部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人口比例已在1993年達7%,正式進入聯合國界定高齡化社會的時代,而2011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已經高達10.9%,此外行政院經建會估計老年人口比例至2017年達13.9﹪,2026年達20.6%,2051年老年人口比例達34.8%。因此台灣社會不但已經步入老化,而且老化的速度比每個人想像中都還快。而近日最熱門的話題應該是多元成家方案,在社會氛圍上不論是正方反方均有為數不少的支持者在各種媒體上激烈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也激盪出不同的火花。而大家的焦點通常是放在同性是否可以結婚,但是多元成家方案之所以稱為多元,並不僅僅是討論到婚姻制度的改變,更有伴侶制度與家屬制度的立法,這個法案不只是影響同性戀的族群,更是會影響到佔我們極大比例的老人族群。
在台灣,老年人的情慾關係一直被當成私密、隱晦的事,老年人一向被視為無性的、禁慾的、無能力的,而老年人想要建立親密關係就會被冠上「老不修」、「不素鬼」...等負面名詞,但其實國內多個研究發現65歲以上老人仍有性生活的比例佔1/3~2/3,而且性生活滿意度越高的人生活品質更好,老年女性的性滿意度甚至比中年時更佳,這些研究打破了老年人就該是「無欲無求」的刻板印象,研究也發現老年人滿足性需求的方式除了狹義的性行為以外,也注重注視、撫摸、牽手、接吻、擁抱....等靈性與感情交流方式。
而老年人的交往除了身體、情感、靈性與愛的交流,往往也會追求法律上的結合,也就是一般人說的「名分」。目前相愛的兩個人如果要在法律上做結合,婚姻是唯一的選項,但是最反對老年人有婚姻關係的往往是老年人的家人,除了傳統的刻板印象之外,也是因為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合,更是兩個家庭的結合,這就牽扯到姻親關係、財產制度、收養子女與繼承權的問題,所以家人反對的原因常常是擔心對方是否圖謀不軌、謀奪家產或是來分遺產的、或是多了沒有血緣關係的親屬等。多元成家方案中的伴侶制度提供了婚姻制度以外的另一種選擇。伴侶制度與婚姻制度的差異點在於前者屬於兩個人的結合而非兩個家庭的結合,因此並無姻親關係,而財產如未另行約定則屬於分別財產制,繼承權亦是屬於約定制,因此家人擔心的財產權與繼承權的問題可以透過事先的溝通與協商來消除疑慮。此外伴侶制度也可以透過單方解除,而非婚姻制度中需兩造同意離婚才可解除。
總而言之,在台灣這個老年化的社會中,老年人的無論是身心靈各方面的需求會被越來越重視,而在老年人的感情生活上我們的社會與法律應該提供更多樣的選擇,相較之下伴侶制度雖然比婚姻關係所需負擔的權利義務範圍較小,但也因此保有更多的彈性。在尊重多元、取得社會共識以及完善的配套措施的前提下,應該鼓勵推動多元成家方案,讓有情老人也能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