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5 早期療育對發展遲緩兒童有效嗎?  
早期療育對發展遲緩兒童有效嗎?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兼臨床教師 何志培醫師
案例 : 小畢是個四歲活潑的小男生,其母表示小畢活動量非常高,從小就很有主見、堅持度高、脾氣壞。很多事情若不照著小畢的意思做,會導致小畢大發脾氣;上星期去餐廳吃飯,就因為有一個碗稍有裂痕,小畢便十分生氣地罵人並堅持要換。幼稚園老師也反映小畢寫字若寫不直,便會一直擦掉,往往寫一個字要弄很久,甚至會因此發怒不寫字,讓老師困擾。此外,小畢跟同學的互動也不好,小畢會要求別人遵照自己的規章玩遊戲,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弄得小朋友都不知道如何跟小畢玩。小畢被診斷為自閉症兒童。
甚麼是發展遲緩?
「發展遲緩」 兒童在器官功能、感官知覺、動作平衡、語言溝通、認知學習、社會心理、情緒等發展項目上有一種或數種、或全面的發展速度或品質上成熟速度遲緩、落後。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為6%~8%。對這些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的訓練教育與治療遠比情況惡化後再處理,更能給予有效的幫助,絕對是划得來的投資!
發展遲緩的類型
常見之發展遲緩類型包括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情緒和生活自理技能發展遲緩等,以及具有以上數項之發展遲緩者,而兒童發展的問題是多重且複雜的,筆者有必要就上述類型加以說明 。
發展遲緩的原因
簡單地說,發展遲緩兒童的形成是由於任何直接或間接、急性或慢性的病因與病灶,作用於發展中個體的中樞神經系統,而造成相較於同年齡兒童在運動、認知、語言能力和社會適應行為上有發展落後的現象。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很多,依不同原因及發生的時期不同,概略地可分成生產前、週產期、生產後及原因不明四類 。
早期療育對發展遲緩兒的重要性
發展遲緩兒只要接受早期療育,可降低障礙程度,或使日後的發展趨於正常,不但減輕家庭的壓力,更可省去整個社會日後所承擔的社會成本,因此衛生署和醫界近年正大力推動建置完善的早期療育體系。家長應隨時注意家中幼兒是否有發展遲緩的情形,才能避免因未能接受早期療育而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1、掌握治療的先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發展遲緩兒的盛行率約為6%∼8%。另外,美國還曾提出12%盛行率的報告,有些教科書甚至提出15%的數據。會出現如此大的差距乃因各項統計對發展遲緩的定義不同,如果定義較為寬鬆,盛行率一定比較高。不論數據為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當前面對發展遲緩兒的重要目標。
「早期發現」 這個部分對父母和托兒所的幼教老師、公共衛生護士、里長、基層醫師都有責任,因為發展遲緩兒的程度如果是重度或是極度很容易被發現,但輕、中度就不容易被早期發現,然而只要提供這群輕、中度的發展遲緩兒多一點幫助,即可讓他們趨於正常。
為了早期找出發展遲緩兒,衛生福利部擬定了一套簡易的篩檢量表,與小朋友接觸密切的家長和托兒所老師可依量表多注意小朋友的狀況。其實,在現有人力不足的情況下,設計簡單的量表是很重要的輔助措施。
2、認知不足及人力缺乏是最大問題
為促成國內也能建置一個完善的早期療育環境,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董事長雷游秀華曾到許多國家參觀,她認為日本和美國早期療育環境之完善毋庸置疑,這些國家發展早期療育已經有四、五十年之久,從早期的篩檢到早期療育在四十年前即已建立了一套制度。目前健保補助四歲以下嬰幼兒有6次健兒門診,雖然健兒門診的立意很好,但在醫院考量收入的前提下,健兒門診的兒童很多,檢查身高、體重等生理問題令人滿意,但評估發展遲緩需多一點的時間,目前的健兒門診中根本沒法辦到。
3、早期療育的服務流程
衛生福利部表示,早期療育服務流程是一種制度化與連續性的服務,包含發現、初篩、通報、轉介、評估、療育安置及家人支持等等,若兒童經初篩被發現有疑似發展遲緩,即由早期療育相關工作人員將前述服務項目予以結合,使特殊兒童能得到完整的服務。
4、設立通報轉介及評估中心
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發展遲緩兒的早期療育體系,目前台灣絕大部分的社會局都設立了通報轉介中心,家長若懷疑小朋友可能有發展遲緩的問題,可立即電洽縣市政府的通報轉介中心,中心的人員會提供後續的醫療和復健諮詢,透過這個轉介中心的單一窗口,整合相關的資源,讓家長了解後續的作業,例如接受更科學化的評估後,如果有溝通的問題,就要轉介給聽語方面的復健人員,若是粗動作有困難,就要轉給物理治療師。衛生福利部推動成立 「發展遲緩兒童聯合評估中心」 ,以每縣市至少有1所評估中心為目標,至於有些離島縣市因無大規模的醫院,將採跨區域的團隊整合服務模式。除了成立評估中心外,衛生署也將加強基層醫療人員對早期療育的認知,加入早期發現的行列中。
5、掌握療育的關鍵期
國內現有的資源就算整合後仍嫌不足,有待政府及民間一起共同努力。伊甸基金會近年也大力投入關懷發展遲緩兒的行列。伊甸基金會表示,據國外的研究發現,每投入1元在早期療育上,即可節省3元特殊教育的成本;發展遲緩兒若在3歲前的黃金期接受療育,獲得的效果是3歲後的10倍,希望大家一起來搶救遲緩兒療育的黃金關鍵期。
6、家長須與專業人員合作
在專業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家長則必須要多花點心力,不能只仰賴小朋友一段時間才到醫院接受的復健,而要與專業人員合作,在家時也協助小朋友進行復健。
當家長知道孩子是發展遲緩兒時往往不能接受,惟拒絕接受並不能改變這個事實,而是要想辦法補救,除了透過通報轉介中心尋求醫療協助外,也可透過有相同境遇的家長分享彼此的經驗,千萬不要放棄希望,更不要責備自己,將自己封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