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9/23 淺談失眠的成因及治療  
淺談失眠的成因及治療
 
■住院醫師 許兆瑋
失眠在現今社會是很普遍的問題,更是許多內外科疾病和精神疾病合併出現的現象。其定義為即使有適當的環境和機會得到睡眠,仍入睡困難、難以持續睡眠以及提早醒來,造成睡眠品質變差或睡眠時間減少。在隔天醒來時,對睡眠沒有飽足感或重獲精力的感覺,白天會出現倦怠、嗜睡、情緒煩躁、難以專心或身體不適等症狀。若一週內有三天或三天以上之失眠,持續時間少於一個月稱為急性失眠,若持續一個月以上則稱為慢性失眠。長期的失眠會影響到情緒、記憶思維、動作協調、白天日常生活以及工作表現,造成生活品質和日間功能的下降,也會增加日後罹患情感性疾病如憂鬱症、心肺系統疾病、疼痛相關骨骼肌肉系統疾病和免疫功能異常,甚至會造成物質濫用和自殺率上升。
急性失眠的原因主要與壓力、身體病痛、藥物或物質使用、睡眠時間或環境改變有關,但慢性失眠的原因常較複雜而難以發現,且可能許多原因合在一起,包括:
1.次發於精神疾病的失眠:例如焦慮、憂鬱、適應障礙、嚴重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和雙極性疾患等。
2.次發於身體疾病的失眠:例如身體疾病造成的疼痛,如頭痛、胃痛、心絞痛、關節痛等,心臟衰竭、呼吸道疾病、肥胖的病人、甲狀腺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巴金森氏症等疾病也常伴隨失眠。另外某些特殊的睡眠疾病,如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和腿部不寧症也可能以失眠為主要表現。
3.藥物與物質引起的失眠: 藥物或食物亦會造成失眠,常見的如酒精、含咖啡因的飲料、呼吸道擴張劑、類固醇、某些降血壓藥等。
4.另外某些特殊的睡眠疾病,如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和腿部不寧症也可能以失眠為主要表現。
導致失眠的原因較為複雜,常見與個人的身心特質,及因壓力影響或擔心睡眠而造成的焦慮有關,因此治療也需要多面向來進行。目前醫學界對於治療失眠已經有合併藥物和非藥物治療的共識。若是短期或急性失眠,應了解最近生活壓力,改善本身的睡眠衛生及考慮接受短期藥物治療。對於次發於其他身體和精神疾病的失眠,仍以治療和控制其原發疾病為主。但若原發疾病已獲得治療而失眠症狀仍持續時,藥物治療可依患者的個別情況適度施行。但目前對慢性失眠的藥物治療仍有許多歧見,採用藥物治療時應考慮好壞處包括成癮性的問題,合併「認知行為治療」和改善睡眠衛生更能達到治療效果。

睡眠衛生總共有以下11個要點詳列如下:
不管夜眠如何,隔天都要固定時間起床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茶、咖啡、酒、香菸等)
晚上不要吃太多東西
非睡覺的時間避免躺床或睡覺
避免在床上從事除了睡覺和性行為以外的活動
增加白天的運動量
睡前避免激烈運動
維持舒適睡眠環境(合適的燈光、減少噪音干擾等)
想睡再睡不要強迫自己上床睡覺
在睡覺前一兩個小時泡熱水澡20到30分鐘
維持對於睡眠正確的態度(睡醒隔日有精神就可以了,時間長短不是問題)

資料來源: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 失眠問診指引(2007)
台灣醫界雜誌 失眠之最新概況 朱哲生、陸悌(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