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5 深入社區居家訪視  
深入社區居家訪視
 
深入社區居家訪視 護士:蔡明珊

在精神科病房照顧患者7-8年時間裡,覺得住院的個案在醫院管理下受到照顧,不必擔心住宅髒亂、三餐不濟、症狀干擾時如何處理。然而,在社區的個案,大多數是因個案不願意配合治療、服藥或家屬支持系統差無法帶個案回診,故申請居家治療服務。擔任居家護理工作服務已經一段時間,這份工作真是酸甜苦辣、五味雜陳。辛苦方面例如出外訪視有時遇到氣候不佳、塞車、路況不熟、找不到停車位等等不能預期的狀況;且在訪視時,有些個案或家屬問題層出不窮,造成訪視間不順暢;有時訪視的時間也往往無法控制而造成拖延下班。這些種種有時會讓人感到挫折及無力感。反之,擔任工作中也有溫馨的方面,很幸運的是我們這群團隊很合作、很融洽,彼此互相打氣、互相扶持,工作起來讓人覺得很快樂。此外,有許多病人和家屬與我們的互動很好,從彼此間關心會談或肢體表達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心中的感激,這種溫馨的感覺,讓我們工作起來很有成就感。不僅如此,在訪視過程的閒話家常中,患者與家屬也會分享他們的抗病經歷、人生故事、心路歷程等,這些喜憂參半的點點滴滴,讓我們看見社會的另一面,讓我們更珍惜自己所有。

住院個案你無法到他的家中了解住家的情形,

在社區訪視裡,你需要走到個案家中、社區去

探視個案,此時此刻你與個案及家屬距離更近了,

你了解個案住在什麼環境裡,用什麼態度與家人互動、平日習性,許多人生中百態晾在你眼前。前幾次去訪視一位個案,記得那是一對老夫妻,家中門口推了許多資源回收的空瓶空罐,一進門時隨即一陣尿騷味撲鼻而來充斥整間客廳,阿伯看到我們很開心,主訴這陣子伯母的情形,從他盼望眼神及擔心表情,加上感恩的笑容招待聲中,我問他:「都是你在照顧伯母嗎?」他頻點頭說:「是啊!是啊!」臉上仍是帶著幸福笑容,「沒有我照顧她,誰會來照顧她,沒辦法啦!老婆是自己的,她生病當然我要來照顧,不然小孩也是要工作。」臉上仍是帶著笑容,見到阿伯沒有半點抱怨意味,反而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另外一種宿命心情來陪伴他的老伴。

另一位個案,家訪時,發現他住在廟宇旁的違章建築裡,家中沒有電燈、沒有家具、連門都可稱的上破爛不堪,叫他許久,才見他渾身酒味走路搖晃出來探頭看我門,詢問他一天喝幾瓶酒?有無吃藥?三餐如何處理?他的反應每次都是搖頭,之後打電話追蹤他的病情,手足總愛理不理表示他們不敢接近他,不知道他跑去哪裡?抱怨個案在醫院懂的聽醫師與護士的話,可是只要一回家,就會常常不吃藥、跟家人頂嘴、發脾氣,長年下來,手足早已精疲力竭,更何況現今每個人都有自己家庭要照顧,個案病情又沒有得到改善,任誰都會心灰意冷。其實家屬會有這樣的抱怨聲很正常,誰又希望見到手足這樣呢?

這份工作,有苦也有甘,有付出也有所得,讓我更懂得把握當下,生命誠可貴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