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9/20 從家庭暴力來談什麼是幸福  
從家庭暴力來談什麼是幸福
 
■家庭暴力相對人認知教育團體協同帶領者 鍾易廷
從事家庭暴力相對人認知教育團體工作三年多來,看到許許多多相對人帶著滿腔的憤怒進到團體,對家人、法官、警察、社工充滿了抱怨,心裡不禁感到好奇:是什麼他們的家庭走到今天這步田地?要如何才能讓他們找到幸福?
其實我們都知道,幸福是一種很主觀的感覺,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對幸福的定義。而在這些相對人當中,很多人認為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就是幸福,於是乎,努力工作賺錢、管教先生、妻子、小孩,就是希望家庭能變得更好。但是往往事與願違,花了很多時間與精力,卻得到了一紙保護令,所以難怪會有很多的憤怒,其實更深層的感受是委屈。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可以從以下兩點去思考:
1.什麼是完整的家庭?
很多夫妻打打鬧鬧很多年,彼此的愛只能在往事裡追憶,目前雙方的互動就是爭吵、怒罵、嘲諷,不然就是零互動。常聽到的理由有為了小孩、沒有面子、以及還愛著對方等,選擇繼續忍耐下去,就是為了要維持家庭的完整性。曾經邀請兩位因為保護令而離婚的中年男性做訪談,發現他們家庭是他們的全部,他們仍然還是很愛前妻及小孩,離婚對他們而言,代表自己的人生是失敗的,以往的努力都是一場枉費了,生活也失去了目標。不過其中一個人的想法慢慢開始轉變,因為他認為前妻同樣也還愛他,所以決定重新建構一個家,以前認為的完整的家庭,只不過是個形式、是個空殼,大家的心都不在裡面,現在想要對前妻與小孩好,重新找回前妻與小孩對他的愛與信任,所以即使已經離婚,他覺得家的感覺又回來的,他覺得很幸福。另一位則感受到前妻已經不愛他,生活仍是沒有動力,覺得自己不幸福。
2.為什麼完整的家庭會讓我們感到幸福?
由那兩位受訪者提供的訊息可以稍微了解到,主觀上感覺到家庭的完整性,就會有幸福感,所以還是要回歸到自我本身去探索,才能夠找到覺得幸福的原因。先從反面來看,家人不願意與自己相處、也被親朋好友看不起、更無法給小孩美好的未來,這些想法、需求無法達成,就會覺得不幸福。套用基本需求理論,他們的愛與隸屬、自尊、自我實現等需求都無法獲得滿足,才是覺得不幸福的真正原因,只是我們通常不會分的這麼細,也不會把所有的問題回歸到自己本身,所以才會用完整的家庭來含括我們所有的需求。
換句話說,完整的家庭包含了生活起居的照顧(生存與安全感)、家人彼此關心(愛與隸屬)、親朋好友的認同(自尊)與共創美好的未來(自我實現)等我們所有的需求,對我們來說非常的重要,重要到相對人要用權力、控制、金錢、暴力來維持,但這樣卻只維持了完整的家庭的空殼,家人間心的距離反而越來越遠,也離幸福的感覺越來越遠。